|
中國最早的老照片CDV
福州眾印網(wǎng) 2006/10/10 21:00:00 來源:轉(zhuǎn)載
CDV 來自法語Carte de Visite,英語就是 Card of Visit,中文叫做名片格式肖像,通俗地說,就是象名片大小的肖像照片。在海外,收藏CDV的老照片已經(jīng)很普遍了,但國內(nèi)收藏名片格式肖像還剛剛起步,這一方面因為國內(nèi)CDV的老照片存世量很少,另外很多老照片收藏者由于對它不了解還沒有認識到它的真正價值。 1839年,法國人公布了達蓋爾(Douguerre)的銀版攝影法(Daguerreotype),標志著世界攝影術(shù)(photography)的誕生,但是這種方法拍攝的照片不能復(fù)制,支持體不透光,粗糙笨重,不好保存,極大影響了攝影術(shù)的普及。英國學(xué)者塔爾博特(H.F.Talbot)的卡羅法攝影技術(shù)(Calotype),能用一張薄紙底片印制多數(shù)量的照片,可是感光速度仍然很低,光線損失很大,邊緣糊模,所得影像不夠理想。 1851年,英國人阿切爾(F.S.Archer)推出了濕版火綿膠法(Colldodion Process)攝影術(shù),就是通常說的濕版法。這種方法使用上并不方便,但底片感光速度大大提高了,同時又能大量印制照片,適合照相館使用。而正是此時照相館大量CDV照片的拍攝和印制,極大地推動了照相業(yè)的普及和發(fā)展。CDV 照片,也成為攝影史上第一批被人們普遍收藏和保存的珍貴影像資料。
一:CDV的起源
這種名片格式肖像的出現(xiàn)確實是和名片有關(guān)。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攝影術(shù)誕生地的法國,在社會交往中互贈名片已經(jīng)成為習(xí)慣,那時的的名片比現(xiàn)在的名片稍微小一些,在一張光滑的硬紙上面印著自己的名字。伴隨著攝影術(shù)的誕生,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肖像照片貼在名片的硬紙版上送給親戚朋友。照相館看到這一商機,開始專門為顧客制作紙托和照片。為了宣傳自己,照相館還在紙托背面印上照相館的名字和地址,這種裱好的CDV慢慢地在法國流行起來。 1854年,巴黎的攝影師迪德立(Andre Adolphe Disderi), 使用多鏡頭照相機和一個活動底片盒,能在一張玻璃版底片上拍得六到十二張的照片負像,然后把每一張沖印的照片裱裝在硬卡片上,并申請獲得了CDV格式的專利,這就是標準的2-1/2 X 4 英寸(6.35x10厘米)大小,而這是背景紙板的尺寸,上面粘貼的照片是2-1/8X3-1/2英寸(5.4X8.9厘米)。 但是,直到迪德立申請這項專利五年后CDV才大規(guī)模開始流行起來。據(jù)傳說,1859年5月,拿破倫三世在進軍意大利的途中,突然讓軍隊停下來,他身穿軍服走進迪德立的照相館拍攝了一張CDV。這個傳說為迪德立的照相館做了很好的公關(guān);從客觀上講,工業(yè)革命之后,歐洲產(chǎn)生大量中產(chǎn)階級,他們有多余的金錢,利用廉價的照片取得,來模仿上流階層為自己造像。因此,CDV在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熱起來了,CDV 的流行也讓很多剛剛建立,本來門可羅雀的照相館開始變得顧客盈門。
二:CDV 拍攝的內(nèi)容
人們首先把拍攝自己的CDV用于社會交際。在1862年,法國很多上流社會的人以自己家里擁有一本親戚朋友的CDV像冊為時髦,很多人開始收集CDV。而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酷愛收藏CDV,自己收藏了一百多CDV 的像冊,里面有家人,朋友,還有很多社會名流。1859年,CDV的拍攝方法傳到紐約。當時,正值美國內(nèi)戰(zhàn),士兵和家人在生死離別的前夕互贈CDV,極大促進了CDV在美國的發(fā)展。
隨著人們對CDV收藏?zé)岬呐d起,照相館開始拍攝名人的CDV出售。在英國,一家小照相館得到了獨家拍攝皇室CDV的授權(quán),每年售出的維多利亞女王和皇室的CDV照片超過了十萬張。很多公眾人物被照相館說服來拍攝CDV照片,對照相館來說,每一個公眾人物的到來就意味著一筆新的財富。1866年,晚清首次派官員出國游覽考察,了解西歐攝影事業(yè)的開展情況,領(lǐng)隊斌椿在《乘槎筆記》中說:“日前在巴黎照像后,市儈留底本出售,人爭購之,聞一像值銀錢十五枚”。這些黑發(fā)長辮的東方人肯定為精明的巴黎攝影師帶來了一筆豐厚的回報。CDV 來自法語Carte de Visite,英語就是 Card of Visit,中文叫做名片格式肖像,通俗地說,就是象名片大小的肖像照片。在海外,收藏CDV的老照片已經(jīng)很普遍了,但國內(nèi)收藏名片格式肖像還剛剛起步,這一方面因為國內(nèi)CDV的老照片存世量很少,另外很多老照片收藏者由于對它不了解還沒有認識到它的真正價值。 1839年,法國人公布了達蓋爾(Douguerre)的銀版攝影法(Daguerreotype),標志著世界攝影術(shù)(photography)的誕生,但是這種方法拍攝的照片不能復(fù)制,支持體不透光,粗糙笨重,不好保存,極大影響了攝影術(shù)的普及。英國學(xué)者塔爾博特(H.F.Talbot)的卡羅法攝影技術(shù)(Calotype),能用一張薄紙底片印制多數(shù)量的照片,可是感光速度仍然很低,光線損失很大,邊緣糊模,所得影像不夠理想。 1851年,英國人阿切爾(F.S.Archer)推出了濕版火綿膠法(Colldodion Process)攝影術(shù),就是通常說的濕版法。這種方法使用上并不方便,但底片感光速度大大提高了,同時又能大量印制照片,適合照相館使用。而正是此時照相館大量CDV照片的拍攝和印制,極大地推動了照相業(yè)的普及和發(fā)展。CDV 照片,也成為攝影史上第一批被人們普遍收藏和保存的珍貴影像資料。
一:CDV的起源
這種名片格式肖像的出現(xiàn)確實是和名片有關(guān)。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攝影術(shù)誕生地的法國,在社會交往中互贈名片已經(jīng)成為習(xí)慣,那時的的名片比現(xiàn)在的名片稍微小一些,在一張光滑的硬紙上面印著自己的名字。伴隨著攝影術(shù)的誕生,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肖像照片貼在名片的硬紙版上送給親戚朋友。照相館看到這一商機,開始專門為顧客制作紙托和照片。為了宣傳自己,照相館還在紙托背面印上照相館的名字和地址,這種裱好的CDV慢慢地在法國流行起來。 1854年,巴黎的攝影師迪德立(Andre Adolphe Disderi), 使用多鏡頭照相機和一個活動底片盒,能在一張玻璃版底片上拍得六到十二張的照片負像,然后把每一張沖印的照片裱裝在硬卡片上,并申請獲得了CDV格式的專利,這就是標準的2-1/2 X 4 英寸(6.35x10厘米)大小,而這是背景紙板的尺寸,上面粘貼的照片是2-1/8X3-1/2英寸(5.4X8.9厘米)。 但是,直到迪德立申請這項專利五年后CDV才大規(guī)模開始流行起來。據(jù)傳說,1859年5月,拿破倫三世在進軍意大利的途中,突然讓軍隊停下來,他身穿軍服走進迪德立的照相館拍攝了一張CDV。這個傳說為迪德立的照相館做了很好的公關(guān);從客觀上講,工業(yè)革命之后,歐洲產(chǎn)生大量中產(chǎn)階級,他們有多余的金錢,利用廉價的照片取得,來模仿上流階層為自己造像。因此,CDV在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熱起來了,CDV 的流行也讓很多剛剛建立,本來門可羅雀的照相館開始變得顧客盈門。
二:CDV 拍攝的內(nèi)容
人們首先把拍攝自己的CDV用于社會交際。在1862年,法國很多上流社會的人以自己家里擁有一本親戚朋友的CDV像冊為時髦,很多人開始收集CDV。而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酷愛收藏CDV,自己收藏了一百多CDV 的像冊,里面有家人,朋友,還有很多社會名流。1859年,CDV的拍攝方法傳到紐約。當時,正值美國內(nèi)戰(zhàn),士兵和家人在生死離別的前夕互贈CDV,極大促進了CDV在美國的發(fā)展。
隨著人們對CDV收藏?zé)岬呐d起,照相館開始拍攝名人的CDV出售。在英國,一家小照相館得到了獨家拍攝皇室CDV的授權(quán),每年售出的維多利亞女王和皇室的CDV照片超過了十萬張。很多公眾人物被照相館說服來拍攝CDV照片,對照相館來說,每一個公眾人物的到來就意味著一筆新的財富。1866年,晚清首次派官員出國游覽考察,了解西歐攝影事業(yè)的開展情況,領(lǐng)隊斌椿在《乘槎筆記》中說:“日前在巴黎照像后,市儈留底本出售,人爭購之,聞一像值銀錢十五枚”。這些黑發(fā)長辮的東方人肯定為精明的巴黎攝影師帶來了一筆豐厚的回報。在西方,CDV除了拍攝自身的肖像照外,還有很多夫妻合影的照片,也曾經(jīng)在CDV這個小小的空間里拍攝過團體合影、風(fēng)景甚至反映新聞事件的新聞?wù)掌。當然,非單個人物的CDV照片在當時是少而又少的,現(xiàn)在能收藏到的此類照片就更少了。
三:CDV流行的原因
首先是照片制作成本的降低成為CDV的流行的前提。因為攝影家最多可以在一張玻璃底版上一次拍攝出十二張照片,攝影肖像的零售價格也顯著下降,大眾終于負擔得起。在當時的英國,一張CDV才五先令,而大規(guī)模的復(fù)制品,一打才賣25先令,便宜的價格使CDV成為十九世紀行銷最廣的新消費商品之一。 另外,CDV照片很方便攜帶、觀看和收藏,不像原來的銀版照片需要一個盒子,重量也大。 最后,在當時沒有任何直觀視覺產(chǎn)品的年代,對皇室和名人的CDV收藏?zé)嵋矘O大推動了CDV的發(fā)展。
1860 –1866,CDV的發(fā)展在西方達到高峰。標準CDV都是蛋白照片(Albumen Prints),在英國,一個照相館一年競使用了50萬只雞蛋。 從1866年開始,更大更清晰的六英寸(6.75 x 4.5英寸)照片(Cabinet Photo)的出現(xiàn)開始動搖了CDV的地位。在十九世紀末,明信片(Postcard)的出現(xiàn),更受到人們的喜愛,還有立體照片(Stereoscopic Card)的流行,使CDV的制作基本絕跡了。
四:CDV 在中國
攝影術(shù)發(fā)明三年后,1842年,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失利,失去香港島,開放了5個通商口岸。從此,一些到達通商口岸的外國人也將攝影器具隨身帶到中國。1844年8月,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到澳門同法國史臣談判簽約,意大利、英國、美國、葡萄牙等國官員按照歐洲慣例向他索取照片,他拿出一式四份分贈,并將此事奏予朝廷:“(洋人)請奴才小照,均經(jīng)給予”。耆英的“小照” 系當年法國海關(guān)總檢察官朱利•埃及爾(Jule Etier)所攝,“小照”便是當年中國人對CDV的稱呼,中國人也第一次知道了互贈CDV風(fēng)俗。 在隨后的幾年里,一些中國人也開始學(xué)習(xí)并掌握了照相技術(shù)。咸豐年間(1851--1861),中國第一批照相館誕生了,主要集中在和西方接觸較多的廣東、上海以及已經(jīng)成為殖民地的香港。CDV技術(shù)也隨著大量歐美人的淘金正式登陸中國并成為照相館中第一批正式作品。湖南進士周壽昌在其所著《思益堂集》中,描繪了他“道光丙午(1846)薄游粵東,淹留三月,耳目所及”的“奇器”之一:“畫小照法”;而光緒十年(1884年)刻印的《申江名勝圖說》,寫道:“自西人有照相之法,而鏡中取影益覺活潑如生,更不必拈粉調(diào)脂,細寫名花倩影也……凡柳巷嬌娃,梨園妙選,無不倩其印成小幅,貽贈所歡”,由此可見,這時的CDV已經(jīng)大規(guī)模印制了。早期在中國的攝影師中,象法國人李閣郎和廣東人羅元佑都是一開始專門在上海從事CDV的創(chuàng)作。
和西方CDV的大規(guī)模的流行相比,當時的中國整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較低,人們西化的社會交往方式也剛剛興起,所以CDV的發(fā)展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是相比西方,我們當時拍攝的CDV數(shù)量較少的一個原因。但就象其他西洋藝術(shù)傳入中國一樣,CDV在中國的發(fā)展也烙上了很深的民族色彩。
1:全身照流行。 西方的CDV有全身照,有半身照也有人頭照,而在中國,照相館所拍攝的CDV中,基本上是全身照。就象魯迅先生在《論照相之類》所說:“只是半身像是大抵避忌的,因為像腰斬……所以他們所照的多是全身”,傳統(tǒng)的迷信觀念使中國的CDV缺失了更加真切的近照和特寫鏡頭,不過,這倒成了是鑒別真假CDV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2: 競相為名伶名花留影,出售美女佳人圖片,迎合市儈娛樂需要。 西方CDV依靠拍攝皇室及社會名人賺取巨額利潤,而中國早期的照相館大都在東南沿海一帶,遠離京師,并且當時的清室還把照相視為“邪術(shù)”,照相館根本沒有機會去拍攝。這些照相館大都位于在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因此他們主要依靠銷售名伶名花來掙錢,這在上海外國租界地段最為明顯,留下的早期記錄也最多。光緒二年(1876年)李默庵作“申江雜詠”百首,其中就有一首詠當時《照相樓》的照片經(jīng)銷情形:“顯微攝影喚真真,較勝丹青妙入神,客為探春爭購取,要憑圖畫訪佳人! 上面提到的《申江名勝圖說》也提到了為“柳巷嬌娃,梨園妙選”拍攝的事實。有的照相館甚至專門攝制和推銷妓女的照片,謀取暴利。如同治年間在廣州開設(shè)的繽綸照相店,就是專拍妓女照片而發(fā)達的。 在西方,CDV除了拍攝自身的肖像照外,還有很多夫妻合影的照片,也曾經(jīng)在CDV這個小小的空間里拍攝過團體合影、風(fēng)景甚至反映新聞事件的新聞?wù)掌.斎,非單個人物的CDV照片在當時是少而又少的,現(xiàn)在能收藏到的此類照片就更少了。
三:CDV流行的原因
首先是照片制作成本的降低成為CDV的流行的前提。因為攝影家最多可以在一張玻璃底版上一次拍攝出十二張照片,攝影肖像的零售價格也顯著下降,大眾終于負擔得起。在當時的英國,一張CDV才五先令,而大規(guī)模的復(fù)制品,一打才賣25先令,便宜的價格使CDV成為十九世紀行銷最廣的新消費商品之一。 另外,CDV照片很方便攜帶、觀看和收藏,不像原來的銀版照片需要一個盒子,重量也大。 最后,在當時沒有任何直觀視覺產(chǎn)品的年代,對皇室和名人的CDV收藏?zé)嵋矘O大推動了CDV的發(fā)展。
1860 –1866,CDV的發(fā)展在西方達到高峰。標準CDV都是蛋白照片(Albumen Prints),在英國,一個照相館一年競使用了50萬只雞蛋。 從1866年開始,更大更清晰的六英寸(6.75 x 4.5英寸)照片(Cabinet Photo)的出現(xiàn)開始動搖了CDV的地位。在十九世紀末,明信片(Postcard)的出現(xiàn),更受到人們的喜愛,還有立體照片(Stereoscopic Card)的流行,使CDV的制作基本絕跡了。
四:CDV 在中國
攝影術(shù)發(fā)明三年后,1842年,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失利,失去香港島,開放了5個通商口岸。從此,一些到達通商口岸的外國人也將攝影器具隨身帶到中國。1844年8月,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到澳門同法國史臣談判簽約,意大利、英國、美國、葡萄牙等國官員按照歐洲慣例向他索取照片,他拿出一式四份分贈,并將此事奏予朝廷:“(洋人)請奴才小照,均經(jīng)給予”。耆英的“小照” 系當年法國海關(guān)總檢察官朱利•埃及爾(Jule Etier)所攝,“小照”便是當年中國人對CDV的稱呼,中國人也第一次知道了互贈CDV風(fēng)俗。 在隨后的幾年里,一些中國人也開始學(xué)習(xí)并掌握了照相技術(shù)。咸豐年間(1851--1861),中國第一批照相館誕生了,主要集中在和西方接觸較多的廣東、上海以及已經(jīng)成為殖民地的香港。CDV技術(shù)也隨著大量歐美人的淘金正式登陸中國并成為照相館中第一批正式作品。湖南進士周壽昌在其所著《思益堂集》中,描繪了他“道光丙午(1846)薄游粵東,淹留三月,耳目所及”的“奇器”之一:“畫小照法”;而光緒十年(1884年)刻印的《申江名勝圖說》,寫道:“自西人有照相之法,而鏡中取影益覺活潑如生,更不必拈粉調(diào)脂,細寫名花倩影也……凡柳巷嬌娃,梨園妙選,無不倩其印成小幅,貽贈所歡”,由此可見,這時的CDV已經(jīng)大規(guī)模印制了。早期在中國的攝影師中,象法國人李閣郎和廣東人羅元佑都是一開始專門在上海從事CDV的創(chuàng)作。
和西方CDV的大規(guī)模的流行相比,當時的中國整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較低,人們西化的社會交往方式也剛剛興起,所以CDV的發(fā)展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是相比西方,我們當時拍攝的CDV數(shù)量較少的一個原因。但就象其他西洋藝術(shù)傳入中國一樣,CDV在中國的發(fā)展也烙上了很深的民族色彩。
1:全身照流行。 西方的CDV有全身照,有半身照也有人頭照,而在中國,照相館所拍攝的CDV中,基本上是全身照。就象魯迅先生在《論照相之類》所說:“只是半身像是大抵避忌的,因為像腰斬……所以他們所照的多是全身”,傳統(tǒng)的迷信觀念使中國的CDV缺失了更加真切的近照和特寫鏡頭,不過,這倒成了是鑒別真假CDV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2: 競相為名伶名花留影,出售美女佳人圖片,迎合市儈娛樂需要。 西方CDV依靠拍攝皇室及社會名人賺取巨額利潤,而中國早期的照相館大都在東南沿海一帶,遠離京師,并且當時的清室還把照相視為“邪術(shù)”,照相館根本沒有機會去拍攝。這些照相館大都位于在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因此他們主要依靠銷售名伶名花來掙錢,這在上海外國租界地段最為明顯,留下的早期記錄也最多。光緒二年(1876年)李默庵作“申江雜詠”百首,其中就有一首詠當時《照相樓》的照片經(jīng)銷情形:“顯微攝影喚真真,較勝丹青妙入神,客為探春爭購取,要憑圖畫訪佳人! 上面提到的《申江名勝圖說》也提到了為“柳巷嬌娃,梨園妙選”拍攝的事實。有的照相館甚至專門攝制和推銷妓女的照片,謀取暴利。如同治年間在廣州開設(shè)的繽綸照相店,就是專拍妓女照片而發(fā)達的。 3:手工上色。 中國的最早的攝影者大都是畫師出身,當他們看到黑白的CDV照片時,很多人利用自己的繪畫才能,給這些照片手工上色。使人物更加生動、逼真,這種手工上色的辦法在西方的CDV中很罕見,在彩色攝影還沒有發(fā)明的情況下,這也是傳統(tǒng)中國繪畫藝術(shù)和攝影藝術(shù)的一個完美結(jié)合。
4:化妝照。 受中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影響,很多人為了追求新奇,人們穿了唱戲的服裝來拍攝CDV,有的還拿著唱戲的道具。也有穿僧裝、道裝的。沈太侔在《東華瑣錄》中談到晚清的名流雅士都酷愛化裝照相:“曾見一像,為寶香士、寶似蘭、徐梅村、盛伯希,男妝女妝,僧伽羽客,狀態(tài)不一。有梳如意髻,河山象服者,有圓結(jié)作時發(fā),雙翹弓彎者,聞其中之僧道妝束者,初亦欲作女妝,總未如法,因改為方外,此片紙至今尚存!庇捎贑DV是一開始是為贈送親朋或社交所拍攝,一般的化裝照還是比較嚴肅和正式的。
現(xiàn)在的國際收藏市場上,中國人的CDV因存世量很少而價格遠遠高于西方人的CDV。一般來說,每張普通中國人的CDV的價格在100美元左右,是西方普通人CDV的10倍左右。根據(jù)筆者的經(jīng)驗,決定CDV價格的因素除了受到拍攝年代和照片的品相影響外,還有以下幾點決定因素:
1:中國照相館拍攝的CDV普遍比海外攝影師拍攝中國人的CDV價格高。中國拍攝的CDV印制數(shù)量本身就少外,能保存下來的就更少了。在中國照相館拍攝的這些CDV服裝更具有中國特色、中式道具也讓外國人感興趣。 2:名花、名伶或其他社會名流的CDV價格要高于普通人,化妝照價格高于普通裝束,女人的CDV價格普遍高于男人; 3:有題款或被拍攝人簽名或注明拍攝年代的CDV價格更高。
一般來說,標準格式的CDV是1860年以后拍攝制作的,那時人們?yōu)榱税阉胚M標準相冊里,大小必須合適;而比標準格式稍微寬一些的CDV大都是在1860年以前拍攝的。當然,從人們的服飾和照相館的存在時間也能更準確的判斷CDV的年代。
CDV不僅為研究中國清朝末年的社會風(fēng)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還為中國攝影史的研究提供了充分依據(jù)。CDV的紙托背面一般用中英文印著照相館(樓)的名號和地址,象攝影界公認的上海最早的照相館---公泰照相樓(KUNG TAI Photographer),有人說在上海的三馬路(漢口路),有人說在四馬路(福州路),但一直沒有找到資料來證實,而這張CDV的背面清楚地標明在河南路(今河南中路)84號。這幾張拍攝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也可以算是我國照相館存世較早的原版CDV了。
筆者酷愛中國老照片的收藏,尤其側(cè)重老照相館拍攝的清末和民初的作品,象人物照、民俗照、大的風(fēng)景照等,CDV是本人藏品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和西方攝影發(fā)端于藝術(shù)家不同的是,創(chuàng)造中國攝影史的是照相館的商業(yè)攝影師,中國最早的攝影作品基本出自這些建國后大都消失了的照相館。CDV作為中國照相館中的第一批正式作品,就更值得我們重視和珍藏了。
本文標題:中國最早的老照片CDV
福州印刷.福州印刷網(wǎng).福州印刷廠.福州眾印網(wǎng).宣傳冊印刷.宣傳單印刷.包裝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務(wù)公司.光盤印刷.中秋月餅盒包裝印刷廠.企業(yè)畫冊印刷.不干膠印刷.無紡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福州印刷網(wǎng)fzysw.com福州專業(yè)的紙品印刷廠、福州眾印網(wǎng)是超贊的印刷超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