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地書柬:中文字非繁化的利與弊
福州印刷網(wǎng) 2008-12-25 10:07:41 來源:印藝
茂豐兄、政雄兄: 小弟提出這樣的一個題目,是因為讀報得悉內(nèi)地一位學者陳章太教授,評論聯(lián)合國擬取消繁體字的訊息,以訛傳訛頗引起全世界的學者和政界人士的關注。雖然后來陳教授已澄清引用了錯誤的消息來源,但是已有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起簽名反對行動。 我們?nèi)水吷鷱氖掠∷⑹聵I(yè),對中文文字的演變,自然比其它行業(yè)的業(yè)者更表關注,就像這篇書柬同時在上海、臺灣和香港出版,上海的《印刷雜志》以簡體字刊印,臺灣的《印刷人》和香港《印藝月刊》以繁體字發(fā)表,一直以來合作愉快,也各適其式相安無事,這篇書柬也無意挑起繁簡爭論。 中文漢字源遠流長,由史前時期的洞穴壁畫至結(jié)繩記事,相傳史前倉頡造字,大概是由繪畫圖畫紀事演變?yōu)楣畔笮挝淖帧⒅烈笊虝r期的甲骨文、其后金屬器皿上的金文、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以小篆定為法定文字、漢唐相繼發(fā)展了隸書和楷書、宋代刻版盛行發(fā)展了刻版字體「宋體字」,字體的發(fā)展變化也到了成熟階段,但是歷代書法家的留世書寫字體以篆、隸、楷、草為主,尤其是楷書和草書最受書法家和畫家歡迎。 吳東平教授的《漢字的故事》選取了近三百個中文字,有趣生動的說明字源出處及其演變歷程,可見古時社會不太復雜,用字量不需太多便可應付記事和通信的需要。大多象形文字看字識義,及后社會日趨復雜,象形字已不足應付,便逐漸加入了會意字和復合字。吳教授引伸一個例子,可見中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和衍生意義,他以「斤」字說明,在甲骨文「斤」是伐木用斧頭的象形字,所以原字的意義是「斧」,并引用《說文解字》:「斧則謂之斤」,而《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已經(jīng)將「斧斤」兩字并用。第一個「斧」字是「持斧」,第二個「斤」字變成了動詞「砍伐」。為甚么后來「斤」字又變成了重量單位呢?那是因為斧斤意義相同,人們借用了「斤」字為重量單位,與「斧」字逐漸脫離關系,變成了另外的度量衡單位。由這一個例子說明,中文字是經(jīng)過數(shù)千年不斷演變衍生而成熟通用的漢字文化體系。 吳教授的作品全書以簡體字再加入繁體字排版印刷,這種繁簡兼排并在文中加入了象形、金文及篆字的文字論著,在我們內(nèi)行人眼中看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F(xiàn)在的排版軟件已可將繁簡字互換,但很多時互換之后仍有很多排印錯別字,需要小心校對改正,在字庫不能辨認的甲骨文、金文和篆字更是困難,必須以圖形代字。小弟的意見是全書若以繁體字排版,所面對的困難可能大幅減少。假設是采用鉛字檢排方法,必須繁體、簡體兩套鉛字混合檢排,甲骨文等古字仍須手雕字補入,排版員所面對的技術(shù)困難可想而知。若是計算機排版可能較易處理,但是打印字稿時計算機辨別繁簡字體仍必錯漏百出。 中國歷代收錄漢字多達四萬多個,常用字不過六千,事實上很多漢字是一字多義或是兩字同義及多字同義,一般鉛字的繁體字盤字數(shù)不過八千,相信簡體字字數(shù)會少得多。中國人使用漢字寫作,數(shù)千常用字便足夠應用,一般罕用字除文學研究及考古文物外是很少應用,一般人未必識寫識讀及明白其意義。 有些漢字筆劃繁多,無論書寫或印刷都很不方便,像「臺灣」這兩個正字便超過三十筆劃,就算本土臺灣人也以簡體「臺」字代替了繁體「臺」字?垂湃说臅ㄗ髌,便可見很多省筆字,大概是簡體字的前身,藝術(shù)家的美學修養(yǎng),都嫌筆劃太多的字較難裝飾,更不利于行草書法。由此可知自古以來,文人學者及藝術(shù)家都不排斥簡體字的應用。以印刷字體來說,傳統(tǒng)的繁體字庫也存有若干簡體字,例如:盆—盤、藥--藥、臘--臘、蟲—蟲等。小弟念小學及中學時的中文老師,大多自內(nèi)地于1949年前后移居香港,非常堅持學生寫正字,讀正音,他們的國學修養(yǎng)比現(xiàn)今師范畢業(yè)的老師好得多。在他們的嚴厲督導下,小弟在學時從來不敢寫減筆字,后來國務院于1964年批準《漢字簡化方案》,小弟已經(jīng)畢業(yè)離校。中港兩地文化當年并不融合,亦沒有誘因需要多了解簡體字的應用,但事實上日常書寫已繁簡并用。 近年來多與國內(nèi)業(yè)界溝通,認識和學習簡體字便是理所當然,但遇到的困難不少。國內(nèi)現(xiàn)今使用的二千多簡體字,有些是過往流傳下來的字,書寫往來完全沒有困難,但是一些新加入的簡體字,若沒有繁簡對照表的幫助,連讀寫都有困難,例如「衛(wèi)」之于「」、「塵」之于「」、「蔭」之于「」。這些異體字,驟看起來很難作出聯(lián)想,唯有慢慢適應。小弟最近閱讀簡體字的書多了,識字能力好了一點,但是下筆習慣仍是繁多于簡,原因是害怕寫錯字,在小弟這樣的年紀已是無可奈何。香港回歸之前,參與回歸談判和起草基本法的一位港澳辦官員李后先生便曾對媒體公開抱怨,將他的名字寫成「李后」,令他很尷尬!负蟆购汀负蟆雇舨煌x,在某些清況下出現(xiàn)便令人產(chǎn)生誤會,這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再回到主題,最近溫家寶總理先后兩次親筆回信給香港兩所學校的師生,兩封信全以繁體字書寫,可見他是非常尊重香港采用繁體字教學。他也沒有困難以繁體字來溝通,所以很難相信聯(lián)合國會禁止繁體字,只是聯(lián)合國的文書全以簡體字打印而矣。事實上中文漢字歷數(shù)千年的演變,由簡至繁又由繁變簡,從最早期的甲骨文以至后來逐漸增加的數(shù)萬漢字,無論繁體簡體都是國家的文化遺產(chǎn),全體中國人都應該愛惜和保護的。我們從小使用繁體字的一代,因時代的需要學習應用簡體字,國內(nèi)接受簡體字教育的一代也不應忘本,多看多理解繁體字的根源和字義,欣賞和認識祖先的智慧。繁簡不必相爭,元清外族統(tǒng)治中國也崇尚漢字文化,因而各族共和成為一個強大的中國,中國人自己更不可排斥漢字。
本文關鍵詞:書本印刷|請柬印刷|說明書印刷
本文標題:三地書柬:中文字非繁化的利與弊
福州印刷網(wǎng)、福州印刷廠、印刷價格、宣傳冊印刷、宣傳單印刷、包裝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務公司、光盤印刷、VIP貴賓卡、企業(yè)畫冊印刷、產(chǎn)品說明書印刷廠、不干膠印刷、無紡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網(wǎng)fzysw.com福州最專業(yè)的紙質(zhì)品印刷廠、福州最好的印刷超市
|
|